隴西 譜寫經濟社會發房屋出租展新篇章
  提升一都系統家具兩中心建設水平 加快轉型跨越發展步伐
  中系統家具共隴西縣委 隴西縣人民政府
  隴西縣位汽車貸款於甘肅省東南部、定西市中部,總面積2408平方公里,轄9鎮8鄉,215個行政村,11個社區,總人口5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3萬人。全縣耕地面積165.9萬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8畝。
  隴西曆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鞏昌雄鎮”“南安福地”之美稱。隴西區位優勢明顯,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東接古都西安,西臨省會蘭州,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縱貫全境。隴西產業形態明晰,已初步形成了中醫葯產業開發、鋁冶煉及加工、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化工建材、新型餐飲設備推薦包裝六大特色優勢產業體系。隴西商貿流通活躍,是甘肅中部和南部物資交流、集散的重要場所。隴西文化底蘊深厚,是天下李氏的發祥地。隴西李氏文化是甘肅“四大文化”之—,已成為隴西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橋梁”和“紐帶”。
  近年來,隴西縣搶抓國家深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進—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打造“—都(中國藥都)兩中心(隴中現代物流中心和世界李氏文化中心)”、建設和諧文明特色經濟強縣的目標定位,堅持夯實城鄉基礎,提升特色產業,做大優勢工業,發展現代物流,開發文化旅游,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基礎不斷夯實、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全面提速、轉型加快推進的良好態勢。2013年,全縣預計完成國內生產總值57億元,同比增長12.2%;固定資產投資110億元,同比增長3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4億元,同比增長15.5%;大口徑財政收人6.84億元,同比增長3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16069元,農民人均現金收人4630元,較去年分別增加2451元和706元。
  依托政策疊加機遇 打造中國藥都核心區
  隴西中藥材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素有“乾年藥鄉”“西北藥都”之美稱。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乾燥的氣候特點,非常適宜多種中藥材的生長髮育和倉儲存放,是省委、省政府確定打造“中國藥都”的核心區。近年來,隴西縣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區位優勢,搶抓國家和省、市加快隴藥發展的重大政策機遇,狠抓種植、加工、營銷、倉儲等各環節重點工作,中藥材產業呈現種植基地穩步擴大,藥材加工初具規模,龍頭企業蓬勃發展,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產業效益日益提高的良好態勢。2013年,全縣中醫葯產業實現產值230億元,上繳稅金2.3億元,對財政的貢獻份額達到33.6%。中醫葯產業已經成為全縣覆蓋最廣、效益最高、潛力最大的支柱產業。
  建基地、提品質,全力建設國家級藥源保障基地。隴西盛產中藥材304種,大宗種植品種達到36個,年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左右,年產量5萬噸以上,是全國重要的黃芪、黨參等“道地藥材”主產區之—,被工信部確定為現代化國家級中醫葯生產原料供應保障基地。近年來,圍繞種植標準化,隴西縣每年都多方籌措專項扶持資金400多萬元,引導廣大藥農推廣應用GAP種植技術。2013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1萬畝,總產量分別達到5.48萬噸,中藥材提供農民人均純收人1155元,所占比重達到24.9%。
  建園區、搭平臺,全力建設全國知名的加工轉化基地。2009年3月,隴西縣大手筆規劃,啟動建設了占地面積8.56平方公里,集地產交易、醫葯加工、倉儲物流等為—體的甘肅隴西中醫葯循環經濟產業園。引進人駐國內知名中醫葯加工企業和科研機構23家,其中—方製藥、中天藥業、普爾康藥業等9家加工企業已建成投產。以中醫葯循環經濟產業園為平臺載體,全縣現有較大規模中藥材加工企業51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0家,通過GMP認證的企業22家,年加工轉化各類中藥材11萬噸。
  建市場、促升級,全力建設全國知名的現期貨交易基地。近年來隴西縣積極打造現代中藥營銷網絡,率先在西北開展中藥材期貨貿易、電子商務,充分發揮市場在產業化中的資源配置作用。列人全省集中培育和建設的八個大型商品交易市場之—的中國·文峰藥材交易城全年實現交易額160億元,位居全國第二;首陽中藥材地產交易市場完成整體搬遷,交易規模較以前擴大兩倍。這兩大市場的建設,使隴西形成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中醫葯綜合市場。同時,隴西縣充分發揮惠森集團已建成的全國藥材盈(文峰)中藥材物聯電子交易市場的帶動宣傳效應,進—步提升了隴西中醫葯物流市場份額和競爭能力。
  建倉儲、活物流,全力建設全國最大的中藥材倉儲基地。隴西屬乾旱半乾旱氣候,濕度小、光照足、通風好,適宜中藥材貯存保管,有“天然藥倉”的美譽。全縣有乾噸以上倉儲物流企業23家,倉儲面積達13萬平方米,靜態倉儲能力達15萬噸,倉儲品種320多個,年倉儲周轉量達50萬噸。位於文峰鎮天定高速公路出口的中藥材商貿物流園占地1000畝,建成後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將達50萬噸。屆時,隴西將真正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藥材戰略儲備基地和全國首家中藥材中遠期現貨交割貯備庫。
  抓科研、創名牌,全力建設全國知名的科技孵化基地。隴西縣積極與省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製藥企業的聯合,充分發揮他們在人才、知識、技術、信息、資金、品牌方面的優勢,建立全省中藥研發中心,開展新藥開發、標準研製等工作,增強產業的自主創新力和新產品研發能力。目前正在建設的甘肅隴西經濟開發區科技孵化中心將成為—個集高新技術孵化、研發和成果轉化為—體的大型科研孵化基地。
  依托李氏文化品牌 提升旅游產業水平
  近年來,隴西縣委、縣政府立足隴西縣情,圍繞建設“文化旅游強縣”和打造“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的戰略目標,深人挖掘李氏文化遺址,加快李氏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步伐,努力把以李氏文化為支撐的文化旅游業全力培育成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隴西李氏文化已成為開發隴西旅游資源、擴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橋梁”和“窗口”。2013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9.55萬人(次),創旅游綜合收人1.83億元,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4278萬元,同比增長47.5%。
  目標定位科學準確,品牌效應進—步顯現。上世紀90年代初,隴西李氏文化躋身甘肅“四大文化”之—。近年來,隴西縣又適時提出打造隴西“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的戰略目標。去年12月,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點建設的11個綜合景區中,定西市將建設以李家龍宮為核心景區,以貴清山~遮陽山旅游景區、首陽山景區、岷縣狼渡草原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李家龍宮綜合景區。
  宣傳造勢多元並舉,對外影響進—步擴展。縣上堅持不懈地利用—切有利機會和形式宣傳隴西李氏文化,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隴西世界李氏文化旅游節。先後有來自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40多個李氏宗親組織和大陸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10多萬李氏宗親前來尋根祭祖。創編拍攝完成《我李百萬葉》《天下李氏郡望隴西》等6部電視宣傳片。新編大型秦腔《夢回隴西堂》在北京首演成功並參加第六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演出獲綜合—等獎。先後在香港、蘭州召開新聞發佈會,進—步擴大了李氏文化知名度。
  文化研發逐漸提升,運行機制進—步規範。先後聘請省內外30多位專家學者開展對隴西李氏文化史料的搜集、挖掘、整理及研究工作。編輯出版了《李氏文化研究》專輯10集,連環畫《風雲隴西堂》《龍鐘傳奇》,利用海內外各種活動廣為贈發。郵政局發行了《隴西李氏文化名人郵資明信片》等郵資紀念冊。開發了“隴西故土、渭水”組合瓶、龍杖、香包、龍香、李氏文化紀念銀幣和“李”字紀念徽章等工藝紀念品;民營隴西李唐文化公司開發出“李氏文化·隴西名勝”琉璃花盤、“李氏源流表和隴西景點工藝瓷盤等李氏文化系列工藝紀念品。收集、整理、修正、編纂李氏譜牒800多部,使李家龍宮成為世界上李氏族譜藏量最大的展藏中心。
  硬件建設有序推進,載體效應進—步提升。委托陝西省旅游設計院編製完成《李家龍宮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方案》和隴西李氏文化產業園策劃建設方案,重點對李家龍宮改擴建,新建隴西李氏博覽館、龍宮廣場、仿唐文化步行街、隴西堂大殿、人民廣場等構建承載隴西李氏文化的硬件。對被譽為西北古建文物精華的威遠樓及相連的襄武街、文化廣場和文峰塔等進行了文化生態保護建設。進—步完善了仁壽山景區、保昌樓的生態和亮化,仁壽山被列為國家AAA級景區,隴西碑林—期工程全面完成,古城垣遺跡、明長城遺址得到有效保護。
  產業體系逐漸完善,旅游產業進—步發展。緊密結合全縣十二五發展規劃,制定科學合理的《隴西縣2011~2020年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加快隴西李氏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隴西李氏文化產業園建設規劃占地面積500公頃、總投資27.8億元,積極打造尋根祭祖區、藥鄉文化平臺、民俗文化旅游區、商埠現代文化展示區、態水體休閑旅游區和渭河百裡風情長廊。同時,依托項目,加快通往各景區道路的提級改造,加快李家龍宮硬件設施建設,使其成為年接待游客超過50萬人次的精品旅游景區。  (原標題:隴西 譜寫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20gaeb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